這是一場悲劇。
故事到最後,才是最黑暗的部份。
永遠猜測不到的動機,也就是永遠預料不到的人性。
生命就是這麼脆弱。
生命也是如此的詭譎多變。
作者,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給主旨一個解答。
從她描寫的篇章和人物順序就知道了。
多麼惡劣的殺意啊!
「除非你真的對一個人恨之入骨,不然這麼多年來,怎麼會一直緊抓著他的名字不放?」
不,這裡面不只是恨,而是還有更多無窮盡的疑問。
沒有解答的。
在故事裡面,兇手就好像是要殺一個人,就殺了,只因為他高興。
而生命,也一如他所願的這麼脆弱,輕易的就被折掉了羽翼。
其實,我覺得約翰算是故事裡面最幸運的人了吧。
雖然他失去了20幾年的時光,也失去了最愛他的人。
但是那份愛也一直延續下去,會直到永遠的守護他吧。
而且他也仍然保有愛他的人在世上。
他能夠好好的依附著愛,繼續生存下去。
其他被兇手凌虐殺害的人,就沒有這麼幸運了。
除了生前的受盡恐懼外,一旦失去了生命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
沒有機會可以再有什麼期待,甚至,沒有機會長大。
故事採取三個篇章的方式去寫。
我覺得,作者一開始就想要誤導讀者到十里迷霧之中。
對於這點,她非常的成功。
這本小說,人物,背景眾多,時間點也有所轉換。
再加上人物間又各有隱藏的身份,
導致這本書在剛開始閱讀時,其實是有點艱澀難進入的。
作者喜歡將一些場景、以及人物的對話、動作,鉅細靡宜的寫得很清楚,
就好像使讀者身歷其境一般。
她在描述的就是她所存在的城市,她像是旅遊導覽一樣,深入的介紹她所愛的這個城市。
影像感十足,非常適合將作品影像化,相當會是部黑暗且精彩的作品。
在看這本書時,因為一直被裡面深深的惡意所影響。
我開始會懷疑這個世界,是否真的如書中所描寫的這麼邪惡?
書中,除了最後主角們所得到的一點救贖外,我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。
我不禁在想,我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觀念,一直都是從善勿做惡。
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
只是,在越了解這個社會運作的軌跡後,漸漸的發覺,現實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雖然惡沒有絕對的惡,善也沒有絕對的善。
難道真如書中威爾所說:
三聯畫,打開時是一幅畫,闔上時,又是另一幅不同的畫。
這幅畫就如同安潔的寫照,內在是一個樣,外在又是另一個樣。
人要好好的生活在這世界上,就要像這樣做個雙面人,以適應任何無法預料結果的狀況嗎?
不知作者在取書名三聯圖時,是否就是這樣想的呢?
我想,我只能依然堅持的自己的想法,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吧,至於其他的事,我暫時也沒有辦法了。
非常感謝大塊文化提供這次試讀。